我對音樂的第一印象,是上幼稚園之後,阿姨要我戴上助聽器聽著電視上的聲音,但是那時我懵懵懂懂的,不是很了解為什麼我要聽那樣的聲音。進了小學、國中、高中,我們的課程都有安排所謂的「音樂課」,但是對於無法分辨聲音的我們,為什麼還需要「音樂課」呢?而我們又是怎麼學習的呢?
其實上音樂課,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對樂器的學習課,因為我們不但規定每個人一定要學會一種樂器,更必須來個集體大演奏,而課程的設計,主要也是希望我們可以從學習的過程中,了解「音樂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譬如對我來說,我學習的樂器是薩克斯風、打小鼓,還有古箏。
學校也許有這樣的用意,讓我們對音樂產生興趣,可是大部分我們的學習方式,是很刻板而且僵硬的。因為我們就是將音符和操作的方式死背下來,硬是記下來,等上場表演時,只要像背書一樣流利地背出來就可以了,不管台下的掌聲多麼響亮,我們一樣是聽不見的。所以基本上,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,對音樂課的興趣是缺缺的,因為我們總覺得上手語課會比音樂課來得好玩。
我們真的無法享受音樂,充其量只能感受音樂的強度。
上大學進實踐念書,和朋友小個一起參加迎新舞會時,舞會上的音樂應該是超過一般音量分貝的,當我問小個:這是什麼聲音時?小個非常興奮地把我拉到喇叭旁邊,告訴我這就是「音樂」,當時我的耳朵只聽到一些刺耳的聲音,並不很清楚那是舞會上的音樂,可是朋友卻很興奮地告訴我說:原來我的耳朵是聽得到的,我有一點受寵若驚。
接下來,朋友要我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,我一開始覺得那簡直是開玩笑,我怎麼可能跳舞呢?我又聽不到音樂,可是朋友堅持我一定要試試看!
在拗不過大家堅持的眼神,我看著舞池上的其他同學,搖搖擺擺的模樣,我想就這樣搖擺嗎?於是,我嘗試著也跟著一起搖擺,一起搖擺不是跟著音樂的節奏、不是因為我學過跳舞、不是因為我聽到了聲音,只是因為看別人這樣跳,所以我也跟著跳……
我真的只是跟著同學一起跳,沒想到竟然得到舞會上其他同學的注目,然後一群人又一群人圍了過來,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好奇著:為什麼聽不到音樂的我,卻也能夠翩翩起舞?而且那麼自然、那麼快樂。
雖然聽不見音樂,但是我卻幸運地擁有了「表演欲」和「厚臉皮」這兩個條件,朋友堅持我聽得到音樂所以抓住了節奏感在跳舞,可是,實際上我覺得是因為我的表演欲和我的厚臉皮,讓我在眾人面前不怕展現我自己。
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部分,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我的節奏感和模仿力,當然那也是有關係的,凡是只要我看過的動作和神態,只要我的肢體願意去展現,我自然而然就會表演。不過,更重要的是,我很勇於表現我自己而不畏縮!
「表演欲」和「厚臉皮」讓我在伸展台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機會,我的第一場服裝表演秀,就是因為迎新舞會上的「聲名遠播」,加上朋友小個的極力推薦而採用我,原本一開始還很緊張地記下每一個舞步和走位,但是等真正一上場之後,我反而如魚得水地在舞台上「搖曳生姿」,當然,這裡必須小小地「驕傲」一下,那一次排練的時候,大部分的人還跳錯,只有本人我是正確的,當時排練的老師還說:連王曉書聽不見都跳得這麼好……
我聽不見,但是我的「表演欲」和「厚臉皮」或者說是「節奏感和模仿力」在必要的時候,發揮了最大的功效,讓我站在舞台上,可以忘記了我聽不見的事實,讓我可以把自己表現在我內心無聲的舞台上,我可以完全專心地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舞台音樂,節奏、旋律、音符、聚光燈、眾人眼前……你聽見我的聲音了嗎?或者說,你看見我的聲音了嗎?
在舞台上!
《我看見聲音2》
.王曉書◎著/大田出版
.初版日期:2005 年 4 月
- May 31 Wed 2006 20:54
音樂是什麼?
close
如果我說,音樂就是噪音,一定會讓很多人吃了一驚。可是,對聽障生來說,音樂不是節奏、不是旋律、不是悲傷、不是感動,音樂是有重量的、是快樂的、是熱鬧的「噪音」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