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能夠開口說話,將自己的發音表達出來,是經過一段很長的自我建設之後,才能夠很坦然地面對正常人說話。在我的周圍同樣是聽障生的朋友中,他們即使發音比我還清楚,但是卻很少用「說話」來表達。然而相對於「學習第二外國語」這件事來說,對我的困難度,就不是只要克服心理障礙就可以學會的。

有一回我到新加坡拍攝洗髮精的廣告,有一個加拿大籍的太太突然跑過來問我是不是聽障生?(當然這中間都是透過公司的工作人員從中翻譯)。我覺得很奇怪,因為平常我並沒有戴助聽器,看起來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,也許是因為她看見我和工作人員「比手畫腳」的溝通方式。

於是她就大膽地過來向我表示,希望我可以跟她同樣也是聽障生的小孩「聊一聊」。然後我看到一個大約十九歲的大男生跑過來,跟我不斷用英文比手畫腳,弄得我當時一頭霧水,對英文學習程度幾乎停留在「零分階段」的我來說,我怎麼使用英文「交談」呢?面對這種狀況,我只能點頭傻笑表示回答,沒想到那個十九歲的大男孩,竟然向工作人員表示,為什麼我連最簡單的英文會話都不會?透過工作人員的翻譯,我知道了他那樣表示時,非常非常生氣……

我生氣的理由在於,那個男孩從小在加拿大英語的環境裡長大,他所接觸的一定是英文,即使他是聽障生,但是基本語言是英文,他就必定能夠學會英文,假設那男孩換成是我,我也絕對會用流利的英文「說話」。

學習語言中最重要的「發音」這一道關卡,對我們來說,是非常艱辛而困難的,我們要怎麼去揣摩發音,就是一項很大的工程。

在學校我們的英文課程,從國中到高中只有六冊,是一般國高中生英文課程的一半,老師在講台上是一個單字一個單字教我們的,譬如 I Love You,這樣一句簡單的話,我們的教法就是 I-L-o-v-e-Y-o-u。我們沒有發音、沒有腔調、沒有音階,我們的英文是單字拼起來的語言。

過去在台南啟聰學校上英文課的時候,我們完全不看黑板,而是看老師的手語,還算勉強可以過關,可是進入實踐時,當老師背過去寫黑板,我看不到老師的發音唇形,又加上沒有手語的輔助,英文對我來說,只能用死背的,更不用說活用這個語言了。

在我的朋友同學當中,有的人並不因為自己的聽障就放棄學習英文,但是他們都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精神和努力。我有一個國中同學,一年級時,父母把她送到美國,但是同學由於聽障加上異國環境的不適應,其實過得非常不開心,在那裡她無法交朋友,雖然在英文程度上已經比我們好得太多了,但是大環境的陌生與隔離,更讓她有許多挫折感。另外一個朋友非常喜歡念英文,也利用電腦和外國朋友上網交談,但是即便是他那樣好學與廣闊地增進自己的英文程度,畢竟能力有限,學習的障礙一直存在著。出了社會之後,念英文的機會更是愈來愈少,偶爾有朋友想要學習手語,我就會用交換的方式,譬如說對方教我發音,我就教他們手語,可是往往試過一段時間之後便放棄了,因為那樣的速度實在太慢沒有效率,加上有些人只是想要滿足「手語」的好奇心而已,並不是真正要互相交換學習,就常常中途喊停作罷。

學習英文對我們聽障生來說,似乎是天方夜譚的神話,有時我會想,在新加坡的那個男孩,如果他會向我說中文,那麼才是讓人欽佩的,因為他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,同樣也克服了聽障的不便,我絕對向他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,可是他也只能用英文來交談,跟我只能用中文來交談,其實程度上是一樣的。

而有時我會想,如果我的耳朵有機會開刀,我有機會重新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時,我接觸到的第一個聲音如果是英文的話,我是不是就像剛開始學習說話的小孩一樣?我是不是就能夠從頭開始學習發音、學習腔調?而如果我第一個聲音聽到的是國語,如果和我目前的發音不一樣時,我會不會有被搞亂的可能?我常常這樣想像著,我聽到的第一個聲音會是哪一種語言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ny 的頭像
    cheny

    生命的靈魂曲

    ch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