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句話,是全天下男人的真心告白。
- May 17 Tue 2005 12:15
會撒嬌的老婆最幸福
- May 17 Tue 2005 12:12
是誰拿走了那一雙雪靴?
文/張小嫻
我跟阿政在三年前分手,
- Apr 27 Wed 2005 00:48
其實你也有問題
有一則小故事是這樣的:
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鄰居的太太很懶惰,「那個女人的衣服,永遠洗不乾淨,看,她晾在院子裡的衣服,總是有斑點,我真的不知道,她怎麼會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……」
- Apr 27 Wed 2005 00:48
保持平衡
我認識一對搶錢夫妻,他們的人生觀配合得天衣無縫,生活過得「多采多姿」。
夫妻倆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丈夫是個有鐵飯碗的公務員,太太則在一家跨國性的企業工作,他們有三個已經邁入青春期的孩子,也已經有兩間貸款快要還完的房子,照理說應該是生活無虞才對,不過,除了正業之外,他們的副業可精采了。早上三點多,太太就起床送報,風雨無阻;晚上做社區的環保整理工作,平常還為某化妝品公司做銷售小姐,也是個領有執照的保險經紀人。平均一個月,夫妻倆可以賺上二十來萬新台幣。
- Apr 27 Wed 2005 00:47
為什麼不享受?
自認為文明社會的人們都一樣,以為吃苦比享樂難。
如果把享樂定義為什麼事都不做的懶散或縱欲吃喝嫖賭的話,奮發向上吃點苦頭確實比較難。
- Apr 27 Wed 2005 00:46
台北餐廳
台北餐廳的「名字」,和台北的建築、人一樣,夾在中與西、傳統與現代、虛張聲勢和幽微難解之間。大部分中餐廳的名字就像中國人的名字一樣,講究氣派和排場,大量使用「宮」、「殿」、「園」、「亭」、「苑」、「樓」等輝煌字眼,好像是給人去瞻仰朝拜,不是動刀動筷的。但是去了之後,才發現雷聲大雨點小,心想如果這也叫「園」,我家廁所也可以叫「亭」了。比較起來,「魚夫家飯」這種店名就真誠許多。你感覺飯是熱的,盤子是大的,但價錢還是合理的。
中菜西吃的餐廳,名字一向是比較反應大眾文化的風潮。八零年代,當柯波拉的「現代啟示錄」風靡全球時,「現代啟示錄」餐廳也以和電影同樣的震憾力在台北出現。八零年代末,姜育恆式的憂鬱情歌盛行,聽起來像姜育恆歌名的「異塵」 pub 出現。到了今天,村上春樹的風格是新的潮流,「挪威的森林」、「森林傳說」、「陽光空氣花和水」等也就適時出現。
- Apr 27 Wed 2005 00:45
別當男孩
最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,是休葛蘭演的「非關男孩」。「非關男孩」的原著作者尼克宏比最會描寫長不大的男人的心態。在他前一部小說「失戀排行榜」改編的電影中,約翰庫薩克(娃娃臉的中年男人)飾演一個迷戀搖滾樂的唱片行老闆,三十多歲還沒結婚,對現實生活中每一段感情,都用一首流行歌曲來詮釋。你不知道是那些歌恰巧反應了他的愛情,還是他為了「實踐」那些歌而去談戀愛。這種本末倒置、分不清現實和流行文化的毛病,是所有長不大的男人的特徵。
在「非關男孩」中,休葛蘭也是一名三十八歲、家境富裕、遊手好閒的男子。為了泡單親媽媽,他竟然假裝自己是單親爸爸,編出一段悲慘故事,混進單親父母的聚會中。然後他輾轉認識了一位媽媽和她的十二歲的小孩,並和小孩成了忘年之交。在他和小孩的互動中,我們分不出誰比較幼稚。英文片名「About a Boy」指的倒底是休葛蘭或那個小孩,誰也不知道。
- Apr 27 Wed 2005 00:43
郵件招領
「你知不知道限時信的郵資是多少?」朋友問我。「嗯……」「你一個月水費多少錢?」「不清楚耶,都是自動轉帳的。」「計程車一上車是從幾塊錢開始跳表?」「八十嗎?」「你喜歡喝柳澄汁,總該知道一斤柳丁大概多少錢吧?」「五十?」「老天!」朋友感嘆,「你完全沒有生活常識!」
一月,我辭去工作,到美國玩了一趟。回來後,開始重新生活。重新生活最難的,不是沒有工作、沒有收入、沒有固定見到的人,而是沒有生活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