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埔里知名的「桃米生態村」,有一家可以聽到青蛙叫的民宿。民宿主人叫官裕富,是桃米生態村第一期解說員,擅長講解青蛙。這家民宿有趣的是:如果主人不在,人稱「官爸」的官裕富父親會出來跟你聊天。如果「官爸」也不在,就換官裕富的太太出馬。一家人熱愛跟遊客泡茶聊天,讓遊客充分感受到鄉村的熱情。

官裕富爽朗、幽默、風趣的解說方式,往往能讓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他的民宿雖然不算豪華,但座落在小山坡上,看風景、聽蛙鳴、與一家人和樂聊天,別有一番風味。一般遊客不清楚的是:是921後的社區重建,改變了這家人的命運。

「我爸爸以前整天都在看電視等『破病』」,官裕富逗趣的台語,生動描繪出桃米在社區營造前的面貌。以前大家種植低經濟效益的麻竹筍,老年人工作完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,就一邊哀怨全身酸痛一面看電視。為了養家活口,年輕人通常得到外地工作。官裕富就曾當過泥水工、學過按摩、在日月潭賣過涼水。921前,官裕富正好遇到事業的低潮,回到家鄉等待工作機會。

沒想到官裕富回埔里時,遇到台灣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,雖然家人都沒事,但工作機會自然更加難找。官裕富只好先做「以工代賑」的工作,先靠微薄的薪資養一家子人。這時,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彭國棟在災後的調查中,發現桃米有發展生態村的潛力,就和新故鄉基金會合作,向政府申請經費,先培訓生態解說員。

一開始,居民並不瞭解茫茫渺渺的「生態村」是什麼,也不太相信會有什麼改變。但敏銳的官裕富不願意放棄任何機會,他知道有解說員,觀光客就會來,有觀光客,就會有發展產業的機會。於是他成為第一期七位元老解說員之一。那一年半的生活是艱苦的,白天要「以工代賑」,如果有任何打零工的機會也得馬上爭取去做,然後晚上還要上課,有時實在疲倦得要打瞌睡了,但還是要撐下去。新故鄉的解說員訓練是不打折扣的,如果考試不通過就得重來。經過嚴格的筆試、口試、實地講解後,官裕富終於拿到「畢業證書」。

沒想到,解說員一畢業,一團團遊客真的來了。「官爸」回憶說,一開始安排遊客住官家的三合院,晚上到濕地聽解說的遊客回來後,光排隊洗澡就洗到凌晨三點。這時,關心桃米的學者專家再一步步提醒:經營民宿應該要注意什麼。社區組織也不斷安排新的課程、參訪。桃米生態村逐漸成形,認同社區發展概念的民宿一間間蓋起來,解說員一梯一梯開訓。現在,官裕富一家人融洽地投入民宿產業,官裕富成為社造講師,指導台灣其他社區工作者如何發展社區產業。

在這六年間,不只官裕富,整個桃米村的居民都經歷劇烈的成長,學習經營新的產業,把桃米從破敗的農村,轉型成為結合生態與觀光的新社區。特別的是,桃米並沒有因為利益問題分裂,大家還是秉持「對內競爭、對外合作」的精神。如果有什麼爭議,像彭國棟老師這些對桃米村有巨大貢獻的學者出來說句話,大家還是會靜下來重新思考。

回顧這幾年來的發展,官裕富感慨地說:做民宿賺的錢不見得多到哪裡,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互相照顧的感覺。他說:「我爸爸已經61歲,要有人可以說說話才不會老化,如果社區裡沒有產業,老人就只能整天坐在公園裡賭博,社區裡剩下老人與狗。現在社區裡可以做民宿,大家就有生活的目標。以前我爸爸有骨刺,整天叫痛,現在每天都可以把步道打掃一遍!」

因為保存了祖先留下的青蛙、蜻蜓與蝴蝶,桃米村得到產業復興的機會。因為大家能夠團結在一起,使得官裕富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,讓官裕富從打零工的待業青年,成長成為生態解說員、社造講師。「青蛙是我們的老闆,現在我們就像熊貓一樣,把老闆養好,就有很多觀光客像看熊貓一樣花錢來看我們。」官裕富幽默地說。

官爸興高采烈地跟遊客說,曾經有北京的大學教授纏著他,一直跟他聊天到三更半夜。也有桃米老人說,這一段時間,是他一生中最快樂、覺得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。官裕富的成長,是桃米生態村的縮影。從桃米生態村,我們看到台灣的生命力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ny 的頭像
    cheny

    生命的靈魂曲

    che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